(资料图)
从8月份开始,全区市场监管部门携内蒙古“蒙”字标大草原优品先后走进京津冀晋蒙质量认证交流会、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航空推广品鉴系列活动。通过多方联动拓市场,很多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蒙”字标好物卖上了好价。
2019年,我区以“标准+认证”的方式对原产自内蒙古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创建标准、认证、产业、质量管控和综合服务“五大体系”,构建全链条品质保障机制,形成“蒙”字标品牌矩阵。经过6年探索实践,“蒙”字标以先进标准、高端认证赋能企业成长,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农牧民增收,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大草原、走向大市场的亮丽名片。
“现在锡林郭勒羊肉收购价每斤高于市场价5—6元,每只羊增收150元;赤峰小米年产值18亿元,品牌价值113亿元;兴安盟甜糯玉米48小时直达北京餐桌,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近年来,我区各地通过标准引领,不仅奠定了“蒙”字标品牌基石,而且规范了生产经营,区分了优劣等次,让好东西有标可依、种养加有章可循,实现了全过程质量可控、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截至目前,“蒙”字标已发布认证标准144项,145家企业获证,认证产品达1384种。
在认证赋能方面,我区坚持以认证选真品,制定实施《“蒙”字标认证管理办法》,成立认证联盟,建立严谨规范的认证制度体系,认证机构通过“前期调研—中期扶持—后期拓展”全周期服务,引导传统农牧业从“小散弱”向“精强优”跨越,从资源输出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卖原料到卖品牌转型。严苛标准+权威认证确保了“蒙”字标产品的高品质,增强了品牌辨识度,破解了同质化“内卷式”竞争,让好产品走进大都市、大商超、大平台。
为了实现了全产业链可见、可控、可感知、可追责,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构建了制度规则、行政监管、认证约束、协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蒙”字标质量管控体系,制定“蒙”字标认证管理办法与认证规则,建设认证质量链追溯体系,推行认证标准监督评价、认证过程观察员制度以及产品全覆盖监督检查,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尤其是建立的“蒙”字标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源头赋码、“一品一码”,追溯码既是品牌识别码,又是质量护城河,确保了“蒙”字标产品可证明、可辨识、可溯源、可监管。(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李国萍)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