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恩格斯在柏林大学做着快乐的旁听生,时不时跟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人聚会,尤其是跟“博士俱乐部”的成员们聚会。学术青年们聚在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写论文的经验心得谈到社会热点问题。聚会时有个不在场人的名字——马克思出现频率太高,高到恩格斯忍不住好奇:这是哪位有志青年,怎么从没见过?
19世纪中叶的科隆
了解了马克思,尤其是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恩格斯心里恨不得马上去拜访马克思,却遗憾地得知马克思已经从柏林大学毕业,返回他的家乡特里尔了。
恩格斯在给《莱茵报》供稿的时候注意到马克思也在上面发文章,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文风都让人遥以他为知己。但是,这对被后世视为最坚固的老铁组合,会面却是一波三折。
恩格斯第一次拜访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不在科隆;第二次拜访,见到马克思了,但是马克思特别冷淡。不了解详情的读者和当时的恩格斯一样困惑,忍不住想知道,第一次见面时,马克思为什么不待见恩格斯?
这就得说一下另一对老铁组合——鲍威尔兄弟了。埃德加尔·鲍威尔和布鲁诺·鲍威尔两兄弟都是“博士俱乐部”的成员,和马克思交往频繁。鲍威尔兄弟俩和马克思在《莱茵报》的办刊主旨问题上分歧巨大。鲍威尔兄弟俩主张报纸应该主要宣传无神论,立场坚定的马克思坚决反对这种不温不火的立意,革命者的报纸就应该名副其实地宣传革命主张、反对专制制度,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让马克思和鲍威尔兄弟吵得不欢而散。而恩格斯和鲍威尔兄弟同样交往密切,尤其和埃德加尔·鲍威尔是挚友。那时的马克思虽然没有见过恩格斯,但是对他们的情况已有耳闻,所以当看到恩格斯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时,马克思猜测恩格斯是来当“敌人”的说客,心里难免不舒服。一交谈,发现性情耿直的俩人讨论起问题来基本主张和立场都是一致的,但是一涉及鲍威尔兄弟的问题就疙疙瘩瘩。恩格斯觉得,鲍威尔兄弟也是自己的好友啊,让我马上认同马克思对他们采取的激烈抨击的态度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神圣家族》第1版扉页
好在第一次见面的冷冷淡淡,并没有打翻两人友谊的小船。两个革命的学术青年虽然心里都有点小疙瘩,但依然约定继续以文会友,恩格斯继续担任《莱茵报》的通讯员。两人在你来我往发表的文章中明了彼此高度一致的政治主张和信念追求,通过不同的道路变革了世界观而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有趣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神圣家族》,而这本书恰恰是批判曾经造成两人初次会面不顺的鲍威尔兄弟。这是后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