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正文

脸都不要了,政府直接抢钱!|环球快播报

时间: 2023-03-24 08:15:56 来源: 郎club

以前公知一定告诉过你这样的消息:瑞士的银行是全世界最安全、最可靠的银行,它会严格保护储户的个人信息,是全球最让人信赖的银行。


(资料图片)

因此,全球有四分之一富豪的个人财富,都存在瑞士的银行里,包括一些国家的贪官污吏、商业巨贾、演艺明星。

由于瑞士的银行信誉太好,吸纳的存款太多,有一段时间,储户不但得不到利息,还得交纳管理费。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有着176年历史的瑞士信贷(简称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银行,曾经也是信誉卓著,如今暴雷了。

瑞士信贷的资产规模高达57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有3万多亿,是典型的大而不能倒的银行。

瑞士信贷如果倒下,对欧美银行业的冲击,不亚于2008年的雷曼兄弟倒闭,会将欧美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了挽救瑞士信贷,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联合出手,脸都不要了,直接下场抢钱。

瑞士央行一直撮合瑞士的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瑞士银行),来收购瑞士信贷,以防止瑞信步美国硅谷银行的后尘。

瑞银集团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瑞信进行完整的调查,就要仓皇收购一家烂透了的银行,于是只愿意开价10亿美金。

当时瑞信的市值还有80亿美金,瑞银这一上来就趁火打劫,直接来一个脚踝斩。

瑞信的第一大股东是沙特国家银行,一看这个收购价格就来气,因为去年10月,他们才刚刚以14亿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瑞信9.9%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的。

如今半年时间不到,原来的14亿瑞士法郎,只值不到1亿美金,这不是杀猪盘是什么?

沙特国家银行心想:“我有钱归有钱,但你们也不能这么割我韭菜啊”,于是拒绝了这一收购价格。

但是瑞士政府可不管,他们修改了法律,绕过了沙特国家银行,直接由监管部门直接批准了。

可能考虑到10亿美金确实吃相太难看,经过多方讨价还价,他们最终将收购价格提高到了30亿美金,同时瑞银承担瑞士信贷50亿美元的债务。

这个价格看起来好像很公允,但千万别以为瑞银和瑞士政府大发慈悲,他们选择了牺牲另一个群体的利益,那就是瑞信的AT1债主们。

瑞士联邦政府、瑞士金融监管局和瑞士央行,这群豺狼虎豹联合声明说:政府的特别支持,将触发瑞信AT1债券约160亿瑞郎,被完全减记,从而增强该行的核心资本。

所谓完全减记,通俗点说,就是归零。

160亿瑞郎,大约172亿美元的AT1债券,一夜之间,全部归零,这明摆着就是瑞士政府下场,直接抢钱了。

看到这,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AT1债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一夜归零?

其实,AT1债券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十几年的历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监管部门发现银行家们瞎搞,为了加强监管,各国央行搞了一个《巴塞尔协议3》,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家们又搞了一种应急可转债。

AT1债券就是应急可转债中的一种,具有救助功能,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7%时,AT1债券可以被强制性转为普通股,让债权人成为股东,来分摊银行的亏损。

这种债券还有一个雷,那就是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被减计部分或者全部本金,来降低银行的负债比例,从而提高资本的充足率。

AT1债券对银行来说,有诸多好处,可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又可以不用发行股票,这样就不会稀释每股的盈利。

政府也喜欢银行发这种债券,因为当银行出了问题,可以不用政府来出资救助,从而避免因为花纳税人的钱救银行产生道德危机。

有人会问了,既然这种债权对持有人那么不友好,这么坑,为什么还有人去买,而且金额还如此巨大。

那是因为AT1债券的收益率高啊,欧美长时间都是低利率,这种高收益的债券,自然很吃香。

整个欧洲的AT1债券规模也很庞大,达到了2750亿美元,由此可见,这种债券有多么受欢迎。

当然,高收益的背后,对应的是高风险。

这个道理AT1债券持有人都懂,他们知道风险会更高,但没想到风险这么高,居然会血本无归。

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倒闭了,就会进行破产清算,然后看剩下还有多少资产,优先还给债主;如果全部债务还完了,还有剩余,最后再分配给股东。

债权的受偿顺序,是优先于股东的。

前不久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美联储做的,也是救储户和债主,而不救股东。

储户的钱一分不少,股东的钱血本无归。

瑞士政府倒好,直接反过来了,救股东,不救债主。AT1债券的持有人血本无归,股东的资产还能打个骨折。

AT1债券清零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最后一步,瑞士政府完全可以将170亿的债权转为股权,让债券持有人和股东一起承担损失。

但瑞士政府老人家可倒好,一上来就直接扔王炸,炸得债主们血肉横飞。

欧洲2700多亿的AT1债券持有人一看:“我草,政府还有这种骚操作,这么明目张胆逃废债”,于是纷纷出手抛售,AT1债券的价格也出现恐慌下跌。

AT1债券在欧洲的故事还没完,价格暴跌的风险还会持续传导和发酵,指不定后面还会出什么幺蛾子。

这次瑞信AT1债券一夜归零,又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看中银行的利息,银行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这句话我们以往都用在P2P等金融诈骗者身上,如今,套用在全球知名的银行身上,居然也毫无违和感。

最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百年瑞士信贷,会沦落到如此这般境地。

一、自身经营不善

瑞信的投行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出现了巨额亏空。

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破产倒闭,瑞信不得不关闭100亿美金的供应链金融基金。

前基金主管Bill Hwang对多只股票加了高杠杆,结果爆仓了,导致瑞信亏损50亿美金。

巨额的亏损迟迟得不到弥补,再加上其资产一直在下滑,公司已经失去了盈利造血的功能,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二、作死

瑞信这两年,一直在砸自己的金字招牌。

2022年2月,瑞信1.8万个客户资料被泄露,这些客户资料中,包括保加利亚毒枭。瑞信因此还被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毒犯洗钱,企业信誉受到重创。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宣布制裁俄罗斯,瑞信放弃中立态度,冻结俄罗斯190亿美元的资产。

两次作死,就把瑞信的金字招牌给砸了。

兔死狐悲,全球的富豪纷纷转移资产,瑞信的资产负债表不断缩水,导致经营更加艰难。

三、被美国银行和美联储坑死

美国的证券衍生品市场发达,瑞信深度参与其中,充当这些证券衍生品的做市商。

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大量投资机构的债券投资浮亏,他们也早有准备,通过利率掉期和信用违约掉期进行对冲,以减少损失。

但作为做市商,瑞信手头上有大量头寸,在美联储暴力加息的过程中,出现了巨额亏损。

瑞信只是美联储和美国银行的替死鬼,完全被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给坑死了。

现在瑞信被瑞银收购,危机并没有消除,只是在延后。

亏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有毒的资产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坏的资产并入好的资产,它不会让好的资产变得更好,只会让好的资产变得更差。

只不过,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又识破了欧美国家的谎言。

什么信誉,什么安全,什么可靠,都是扯淡,为了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都可以明抢。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