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中国促成伊朗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对西方而言,这新闻标题里的关键字,不是伊朗也不是沙特,而是——中国。
(资料图)
沙伊谋求缓和关系已近两年,恢复外交关系只是时间问题,令国际社会意外的是,中国如此快速地促成了这一棘手的中东难题。
3月10日,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图/新华社)
·掌掴新保守主义阵营
此事件标志着中国进一步深化了自己是“和平缔造者”的全球形象,而这个位置原本是美国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这使得时事观点一向偏重意识形态的CNN,将目光转向现实主义阵营的华盛顿智库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找答案。后者则不意外地直言,美国深深卷入地区伙伴的冲突,以致失去和平缔造者的光环,并将光环拱手让给中国。
此论就是掌掴新保守主义阵营。
美国主流媒体早已偏离现实主义甚远,已然成为“意识形态发射台”,但每当现实打脸意识形态观点时,美媒就会先找现实主义论点增添读者的危机感,再加油添醋散播宗教情绪。这是美国软实力中一个显著的思想武器生产流程,而不是说CNN就此服了现实主义。
正确地说,只要拜登政府一日不放弃新保守主义,其党之喉舌就一日不服现实主义,对自带宗教性格的媒体而言,现实主义的功能只是提供“危机感材料”而已。
也正由此,自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流浪气球”事件、俄乌冲突一周年,到沙伊恢复正常关系等一系列外交事件的中美交手,中方的新大外交战略轮廓已十分清晰,即在全球话语权争夺战里,以中国诉求“和平vs战争”,对冲美西方的“民主vs专制”、“君子vs战狼”等叙事。
扭转话语权劣势,中方很难从野蛮散播西方价值观已久的国际主流媒体平台中讨到便宜,只能借由在地缘政治上扮演“和平缔造者”与“合作发展者”的扎实政绩,倒逼国际主流媒体直视现实,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协助”中国外宣。
往深处看,中国的主要敌人不是美国,而是美国内部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因此在战略上,这是对美国新保守主义阵营的全面宣战,以期最大程度地让现实主义与和平主义者向中方靠拢,或最起码,渐次孤立新保守主义。
事实上,美国内部反新保守主义阵营——包含上述的昆西研究所——正努力平衡新保守主义的话语权优势,而中方的外交斩获(形同拜登的外交挫败),无疑是其夺回话语权的最佳垫脚石。
“冰雪聪明”的特朗普,已经在用他的民粹才华,于支持群众间鼓吹反战,并颇有起死回生的势头——并不是说特朗普是个现实主义者或和平主义者,而是说他正在利用这股力量逆境求胜。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特朗普说他会在“一天内”解决俄乌冲突
个人观察,北京一直在想办法帮助拜登远离新保守主义,但拜登是昏君,惯性贪小利而失大局,正因其小圈圈仍充满这些好战分子。台湾的有些现实主义论者认为,与特朗普经常性换血执政团队比起来,拜登小圈圈结构始终保持稳定,是政治能力远胜前者的表现;然而,我认为正好相反,昏君摆脱不了好战权力结构,恰恰显示他的政治能力远逊于特朗普。
中国促成沙伊和解,虽远不能说明美国丧失了中东利益,也不能说美方在此区域留下了“真空”,但“和平缔造者”易手,足以使美国各界震惊,因为那是新保守主义阵营的重大挫败,美国内部不同路线的斗争也将愈演愈烈。
·意义远胜日韩和好
沙伊言归于好,立刻有人联想到日韩言归于好,认为中美各下一城,扯平了。不过,沙伊恢复关系远远比日韩关系正常化影响范围更广,意义更为深远。
日韩矛盾主要是历史矛盾,相对单纯,且日韩还有共同敌人,即朝鲜,日韩也是美国的两个小弟,因此闹起来顶多打打口水战,掐住一个半导体材料供应已算极限施压;沙伊矛盾则是现实矛盾,众多海湾国家彼此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存在真刀真枪的代理人战争。
其次,日韩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度,沙伊的能源资源丰富,互相敌对的影响涉及全球,两造关系恶劣的破坏力,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再次,说日韩已言归于好,大量仇日的韩国人可不买单,尹锡悦在低民调支持度下,用韩国自己的钱帮日本偿债,就算不是政治自杀,也属政治自残,因此日韩关系远未向阳发展。相对地,沙伊以及周边邻居,都有中东和平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地雷虽仍不少,美国也不会放弃在这里惹事生非,但最起码,沙伊的自主性高于日韩。
3月1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表“三一节”讲话(图/韩联社)
远观之,海湾国家的发展趋向比较像东盟,其成为多极世界的其中一极已愈来愈明朗,但日韩却有可能成为“东亚孤岛”。差异就在于,区域国家选择靠向真正的“和平缔造者”,还是“好战霸道者”。
用我们自己的语汇讲:认同王道者盛,服从霸道者衰。
·“俄乌也可以”
“如果沙伊都能停止对抗,俄乌也可以”,或许这是中国想告诉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心语。
虽然,美西方至今仍嘴硬不服输,美方仍不断兜售“中俄邪恶轴心”论,但现实压力也正急速扩张中。一方面,俄罗斯在战场上已愈打愈顺手,另一方面,美西方的财政支援已愈来愈吃紧,美国共和党对看不到尽头的援乌已感到不耐,特朗普忽然变成“和平主义者”,民心正在悄然变化中。欧洲作为主要受害者,就更不用说了。
虽在俄乌冲突周年提出和平计划,中国显然也不敢寄望立刻止战,但由美西方的窘境看来,播下和平种子正是时候。而不到一个月后,沙伊和解,或能促进乌克兰战场的和平种子发芽,因为至少老欧洲会将沙伊案例当成和平契机,甚至一个范式。
拜登政府也因此陷入天人交战,中国促成的中东和平摆在眼前,美方若再延长俄乌冲突是自证为好战分子,马上扮演和平使者又自证是伪善者,即使自己不尴尬,盟友都会害躁。故而在好战者与伪善者之间,美国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由此可见,为何美媒几乎一致认为,沙伊和解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即便官方态度如此轻描淡写,还不忘带酸。
·“疑美论”与“和中论”
那么,中国“和平缔造者”的形象愈来愈突出,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是什么?
论影响,首先是“疑美论”,再者是“和中论”。
在选举年,台湾舆论已隐然孵出了一个共识,即岛内“疑美论”若胜,则蓝营胜,“疑美论”若败,则绿营胜。因此台当局与其侧翼正在围剿“疑美论”者,而随着选举日逼近,美方终究会亲自下海试图最大程度压制疑美论点。
“疑美论”的基础有好几个层次,与一般民众距离最近的“疑美论”层次,是“美军会否出兵保卫台湾”,其次是“美国武装台湾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再次是“美国是否在掏空台湾”,最后是“美国是否会毁灭台湾”。
对“疑美论”者而言,以上四个层次,几乎是铁证如山——美国不会出兵保卫台湾,美国武装台湾缺乏正当性与必要性,美国正在掏空台湾,美国终究会毁灭台湾。
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官方不时会出来自我洗白,但美国内部的反新保守主义阵营,与台湾岛内的“疑美派”观点趋于一致。
必须强调的是,“疑美论”者与我这种“反美论”者的差异在于,前者并不主张反美,而是质疑美国有在台海引战的图谋,甚而有最终放弃台湾,甚至干脆毁灭台湾的可能,但原则上并不否定美国可作为台湾地区维持现状或将来在两岸政治谈判桌上的筹码。
中国大陆若巩固“和平缔造者”的形象,有利于“疑美论”者否定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好战本质,在岛内是如此,在美国内部也是如此,形同削弱美台的反华正当性、军事武装的必要性,以及政治合作的有效性。此即绿营之所以畏惧、必须压制疑美风气的主因。
诚然,无论是沙伊或俄乌问题,距离台湾民众都很遥远,据此,中国大陆的“和平缔造者”形象要深植人心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北京的和平诉求绝不止于远方国度,在家门口的台海政策上,也一致诉求和平。这便助长了“和中论”。
台湾岛内的“和中论”者与“疑美论”者有所重叠,没有重叠的是那些想选举的人,他们不敢疑美,其“和中论”也是吞吞吐吐,但反对“抗中保台”。
中国在全球范围诉求和平发展的一致性,当然是这批人持论的最佳杠杆,随着例证愈来愈多,疑美和中论的思想就更容易传播,岛内的反华势力就会愈来愈缺乏立足点,我猜,这应是北京全球和平大战略里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着眼点。
更准确地说,唯有孤立与弱化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方能顺利推近。
在民众层次,不需要怀疑,大多数台湾人希望与大陆和平相处,但若要走和平途径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主要目标应是实现两岸政治谈判,不过,只有好言好语逼不出这个局面,但话说回来,好言好语又必不可缺。因此战术是软是硬,要视美方举措动态调整。
歪着看,其实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好战本性,是加速两岸谈判的重要力量,好战之徒逼出了“疑美论”者与“和中论”者,过往舆论难以触及的政治谈判,在避战的需求下,现在终于有了正当性,这叫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两岸统一事业,不能没有“美国失策”。
·结语
需要警惕的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和平缔造者”是光环,同时也是包袱。以美国的中东政策为例,中国促成了区域和平,美国明知是自己的一大外交挫败,但嘴唇咬出血也不能否定和平,脸皮再厚也不敢邀功,任何破坏和平的手段都得偷鸡摸狗,揶揄和平只显示自己吃味儿,日后想以正义为名、暴力创造于己有利的和平版本就不容易了。这就是“和平的包袱”,它会让“师出有名”的门槛更高。
无论如何,这是中国外交胜利的里程碑之一,和平战略的挑战与风险虽仍然很多,但这次对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是重重一击,值得载入史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