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耕生产的黄金时期。近日,走进徽县柳林镇庙坪村甘肃富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20余名群众穿梭于整齐的田垅间,翻土、打沟、播种、施肥……田间地头一派“农事催人忙”的景象,姜农们也在田地里种下一年的新期盼、新希望。
“现在是种姜的最佳时期,在播种前要打好姜沟、施足基肥、挑选姜种,这样长出来的生姜个头大、产量高、销路好。”甘肃富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原告诉记者。
高原不仅是全镇生姜种植的大户,更是先行者,这几年,他切身感受到生姜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生姜产量高、销量好、见效快,比种植小麦、玉米效益好多了。小麦一斤卖1.2元,而生姜一斤能卖到近3元,保底2元,生姜的亩产量大概在8000斤左右,每亩净利润就能达1万元,百余亩生姜的经济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高原笑呵呵地算着他的“生意经”。
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岗位,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每亩土地不但由公司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600元,农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日工资80元至100元,这样农户就有了双重收入。”高原说。
谈起这两年村里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带来的变化,今年40多岁的冯彩霞喜不自禁,“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再加上疫情影响,难以外出务工,幸好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务工机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去年在公司务工收入近2万元呢!”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总结生姜种植产业经验,进一步提高生姜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将生姜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助农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看着种下的一行行生姜,柳林镇党委书记张富国信心满满。
近年来,柳林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科学规划、合理引进、逐步推广等措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姜种植166亩,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带动群众60余户,用工人数达150余人,人均务工月收入达2200元。
(记者 高琼)
关键词: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徽县柳林镇 农事催人忙 种下新希望